《水浒》在西方国家流传也始于鸦片战争以后,先是在法国、德国,其次是英、美等国。最先翻译《水浒》的西人是法国汉学家安托尼·巴赞(Antoine Bazin,1799—1863)。1850—1851年他节译了《水浒》前6回中鲁智深的故事和第23至31回武松的故事。1853年他又在自己编著的《现代中国》一书中收录了3节译文:一节是金圣叹托名施耐庵写的序,另两节是有关九纹龙史进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译文。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法文全译本的《水浒》一直没有译出及出版。直到120多年后,即1978年,《水浒》的法译全本才由法国葛利玛七星出版社出版发行。《水浒》开始在德国流传也是在晚清时期。威廉·格鲁贝所著的《中国文学史》及爱德华特·艾尔克斯的《中国文学》等书,都简要地介绍、评论过这部名著。卫礼贤的《中国文学》一书有专门关于《水浒》的介绍,指出:“在本质上,《水浒传》是一部道德反叛的古典作品。全书的主题是,政府的腐败是盗贼蜂起的根源,一个善良的强盗比一个凶恶的官员要好。通过这一主题,全书闪烁着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反抗一切不公正及压迫的光芒。这是这部作品巨大成就的基础。”[47]作者的这种评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德文译本的《水浒》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比法文译本的出现迟到70余年。《水浒》的英文译本也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1923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译著的《中国文学史》中,录有《水浒》片断译文,内容取自“鲁智深大闹五台山”。30年代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译成《水浒》全书70回,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于1933年在纽约出版。
相关影视:寒战3电影完整版观看